一、行業變革:從經驗驅動到數據驅動的范式躍遷
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與水資源短缺矛盾加劇,傳統水務管理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城市治理需求。根據《2025-2031 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深度調查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》顯示,我國智慧水務市場規模預計 2025 年突破 1000 億元,年復合增長率超 30%。這一增長背后,是物聯網、AI、數字孿生等技術的深度滲透,推動水務管理從 "人工巡檢 + 事后處置" 向 "全流程智能管控" 轉型。
在河南,政策紅利正加速釋放。河南省政府 2024 年出臺的《關于全面推行城鎮供排水一體化的指導意見》明確要求,到 2025 年試點市縣完成供排水資產整合,構建 "廠 - 網 - 河(湖)" 一體化運營體系。鄭州水務集團通過 "4+32+N" 智慧水務平臺,將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降至 6.93%,處于全國領先水平,這印證了技術驅動的效能提升空間。
二、技術解構:智慧水務平臺的核心架構與功能模塊

智慧水務平臺的本質是構建 "感知 - 分析 - 決策 - 執行" 的閉環管理系統,其技術架構可分為四個層級:
1.全域感知層
部署智能傳感器網絡(如壓力傳感器、水質監測儀、管網噪音記錄儀)實現物理世界數據采集。鄭州水務集團在 6895 公里管網中部署 57 萬個智能遠傳水表和 1100 個管網噪音記錄儀,實時監測供水系統 "脈搏"。河南卓正電子科技自主研發的高精度超聲波傳感器,可精準識別 0.1mm³/s 的微漏,較傳統人工巡檢效率提升 80%。
2.數據中樞層
運用大數據技術整合多源異構數據,構建水務數字孿生體。水利部 2025 年發布的 "水利標準 AI 大模型" 集成 1800 余項行業標準,實現標準編制效率提升 2.5 倍。卓正電子的水務大數據平臺支持億級數據秒級檢索,并通過時空數據庫實現管網三維可視化
3.智能應用層
(1)智能調度:基于 AI 算法預測用水需求,動態優化泵站運行參數。某沿海城市通過卓正平臺將供水能耗降低 15%
(2)漏損管控:聲學指紋分析技術定位漏點精度達 0.3 米,較傳統音聽法效率提升 5 倍
(3)水質預警:多光譜分析模塊可在 10 秒內識別重金屬超標,較人工檢測速度提升 100 倍
4.用戶服務層
鄭州水務集團通過 "一網通辦" 平臺實現 20 項業務線上辦理,用戶報裝時限縮短至 3 個工作日。卓正電子的移動端應用支持實時水質報告推送、故障報修一鍵響應,用戶滿意度提升至 92%。
三、價值重構:從降本增效到創造新經濟形態
智慧水務平臺的價值已超越傳統運維優化,正在催生新的商業模式:
1.直接效益
- 經濟層面:深圳某水廠通過卓正智能加藥系統年節約藥劑成本 150 萬元
- 效率層面:貴州智慧水務平臺使 46 個縣級水務公司實現 "一人管五廠"
- 安全層面:數字孿生技術將爆管響應時間從 8 分鐘壓縮至 2 分鐘
2.衍生價值
- 數據資產化:鄭州水務集團的 "企業用水行為評估" 數據產品成為河南省首個登記的水務數據資產
- 碳資產管理:智慧污水處理系統通過精準曝氣控制,噸水能耗降低 12%,同步減少碳排放
- 增值服務:基于用水數據分析的節水咨詢、設備健康管理等衍生業務,毛利率超 40%
四、未來展望:AIoT 與數字孿生驅動的水務 4.0 時代
隨著 AIoT 技術深化,智慧水務正從設備互聯邁向系統智能。水利部 2025 年啟動的 "數字孿生流域 2.0" 工程,將實現長江、黃河等七大水系的實時仿真。卓正電子與高校聯合研發的 "水務智能體",已在鄭州柿園水廠實現工藝參數自主優化,出水水質穩定性提升 30%。
面對行業變革,河南卓正電子科技秉持 "技術 + 場景" 雙輪驅動策略:一方面持續投入研發(年研發費用占比超 15%),重點突破低功耗傳感器、邊緣 AI 芯片等核心技術;另一方面深化與地方政府合作,參與河南省 "十四五" 智慧水利專項建設,目標到 2027 年成為中原地區智慧水務解決方案第一供應商。
在 "雙碳" 目標與新型城鎮化背景下,智慧水務平臺不僅是城市治理的基礎設施,更是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的重要載體。河南卓正電子科技愿與行業伙伴攜手,共同繪制 "水清、岸綠、景美、業興" 的智慧水務新圖景。